2023-08-31 23:59:23 来源 : 车云
在登上智驾行业的头把交椅后,小鹏汽车想要在更广阔的15万级市场进行技术普及,推动智能化的规模与收益成倍放大。而实现的路径就是,收购出行巨头滴滴的智能化汽车开发业务资产。这项收购以增发股票形式完成,约占总股本的5%,不涉及现金交易。
8月28日,小鹏汽车与滴滴宣布达成这一战略合作。小鹏汽车通过增发股票,将对滴滴智能化汽车开发业务资产发起有条件收购,最高总对价位58.35亿港元。目前发行的A股普通股约为总股本的3.25%,锁定期为24个月。
双方将合作推出代号为“MONA”的A级智能轿车车型,2024年实现量产。这款车也将预示着小鹏汽车开启第二品牌、第三品牌,并进入最激烈的15万级市场。随着这项合作计划的公布,小鹏汽车港股股价涨幅一度超过14%。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认为,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成为过去,AI定义汽车的时代将要来临,“在最主流的15万级别也有能力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极大推动智能化全面普及。”
收购滴滴造车业务
此次合作中,小鹏汽车有条件收购滴滴智能化汽车开发业务资产,发行占交易完成后总股本3.25%的A类普通股,首批股份锁定期为24个月。最高增发9113万股,在扩大后股本中占比5%,此次收购的最高总对价为58.35亿港元。
双方将合作推出一款15万左右的A级智能电动轿车,预计在2024年量产。通过这个代号为“MONA”的项目,小鹏汽车将形成多品牌战略,强化在A级市场的技术竞争优势。新品牌车型将与小鹏汽车现有产品形成差异化定位,滴滴为“MONA”提供智能座舱、智驾、共享出行等方面的支持。
在早间的媒体沟通会上,何小鹏表示,“MONA”产品是一款完成度很高的存量A级智能电动轿车,滴滴前期投入几十个亿人民币进行开发。接手智能化项目技术资产之外,滴滴部分的技术人员与设备也将并入小鹏汽车团队。他预计,这款车的年销量至少为10万辆,如果连续两年达成18万辆的销售目标,滴滴持有的股权比例最高可提升至5%。
根据双方在港交所披露的公告,该笔交易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在首次交割日上,发行5816.42万股A股,二是达到量产里程碑,发行463.64万股;第三次和第四次支付则分别是在达成第一阶段业绩目标里程碑和第二阶段业绩目标里程碑进行,发行股票数为1405.46万股和1427.65万股。
MONA的SKU最主要是打造高等级无人驾驶,另有少部分是针对共享出行,通过与滴滴合作,小鹏也将把XNGP带到15万级别的市场中,实现科技普惠。何小鹏有信心“MONA”将成为15万级的爆款车型,以这款车开始,兼顾C端与B端两个市场。更重要的是,这一级别市场中的巨大销量将推动智能化规模和收益的放大。
今年5月,小鹏G6上市,其带有XNGP的MAX版本订单超过70%,成为智能化市场到来的重要注脚。6月,小鹏官宣城市NGP在北京正式开放,预计今年年底前,在全国50座城市实现XNGP的全面落地。8月,小鹏与大众的战略合作再次向外界展示了自己的技术实力。
经历持续的研发投入,小鹏汽车最终在今年成功实现技术加冕,引领行业进入智能驾驶比拼的浪潮。最近,智己在发布对标小鹏G6的车型时也以“行业头号玩家”形容这个对手。
“我已经明确看到了清晰可实现的路径和时间表,这让我们很有信心,在最主流的15万级别也有能力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极大推动智能化全面普及。”何小鹏在今年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谈到,在他看来,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成为过去,AI定义汽车的时代将要来临。
据了解,MONA项目车型会在小鹏已有生产基地生产,产线会根据产品进行相应调整。滴滴的人员设备、资产等也将并入小鹏团队。从目前获得信息粗略计算,这项合作将在未来四年内为小鹏汽车带来约40万的销量规模和约超过400亿元的营收总额。
在合作达成的同时,小鹏汽车还将通过智能化降本推动技术普惠与智能化普及。“两年前我曾提出一个观点,因为成本原因,没有车企能够在15万级别推出有竞争力的全自动驾驶汽车。但随着我们死磕技术创新和全流程降本,当前我的观点变了。”
据了解,智能化最新成果的具体信息将在今年的1024科技日上公布。2024年小鹏将通过技术创新使得XNGP的BOM成本降低50%,同时进入技术服务收入时代。此外,小鹏汽车将建立“大智能”团队,由何小鹏直管智能化研发、规划和运营。
“六年前的同一天,我全职投入到小鹏汽车;三年前同一天,小鹏汽车在纽交所上市;昨天,又代表我们在智能汽车全新一步的开始。既是巧合也是机遇!智能汽车的浪潮即将完全到来,小鹏会继续加速向前!”何小鹏今天在微博上表示。
滴滴错失造车风口
当新能源汽车风口涌现,众多互联网企业投身造车浪潮时,滴滴凭借得天独厚的出行场景、网约车业务与积累的海量数据,曾经被视为最适合造车的一家公司。
它也的确早有实践。
2016年,滴滴组建自动驾驶研发团队,2017年,滴滴针对自动驾驶与大数据成立了美国研究院;2018年,滴滴拿到美国加州路测资格与北京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同时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s,在人才储备上加大砝码。这一年,滴滴也与彼时的理想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出资成立合资公司并组建团队,打造共享出行场景下的智能电动汽车,该款车型将满足L2级别自动驾驶,并具备向L4级升级的能力。
“滴滴未来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大一站式出行平台、共享新能源汽车运营商和智慧交通建设引领者”,滴滴出行创始人、CEO程维曾在2018年演讲时表示。
2019年,滴滴的自动驾驶事业部升级为独立公司沃芽,2020年,滴滴与比亚迪联合设计研发首款网约车D1,深度参与整车制造;2021年,滴滴开启内部代号为“达芬奇”的造车业务,员工规模一度达到1700人。
不过,这些项目都没能走到最后。随着理想与美团建立合作关系,滴滴与理想的研发车型也潦草收场;而D1车型则在市场上遇冷,推出的第二年仅售出994辆。而随着此次交易达成,滴滴内部“达芬奇”造车业务也宣告终结。虎嗅援引知情人士称,达芬奇不会再造车,也不会再卖整车,程维对于造车业务的犹豫不定,使得内部团队信心不足,最终走向卖身命运。
在业务纷纷折戟的过程里,滴滴的研发人才也一再流失。滴滴高级副总裁、研究院创始院长、无人车业务领头人何晓飞已在2017年前离职创业;2020年,滴滴出行副总裁、研究院副院长、AI Lab负责人叶杰平离开;曾作为滴滴与比亚迪联名发布定制网约车D1的首席产品官杨峻在2022年辞去丰桔出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职务,目前担任滴滴出行副总裁;达芬奇项目主要负责人罗文也在今年上半年辞职出走,投身大模型浪潮中。达芬奇项目也由上千人收缩为目前百余人的团队。
滴滴押准了赛道与方向,但没能等到最适合乘风而起的时机。在推进造车与自动驾驶的几年时间里,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在培育中,而等到滴滴声量减小,市场已经被后入场的造车新势力抢占。其中的小鹏汽车走到与它并肩的位置,成为首家获得滴滴生态体系全面支持的整车企业。
小鹏汽车副董事长、联席总裁顾宏地表示,双方还将围绕汽车运营、品牌营销、金融保险服务、充电设施、国际市场等方面进行合作。具体的合作内容将在未来透露。
北京商报从相关人士获悉,滴滴并未出售自动驾驶业务,它一直在摸索关于汽车智能化的软硬件方向。不过,在可预见的合作形式中,这个曾经在造车与智能化赛道上积极投入的玩家渐渐隐退。
这种曾经出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big deal”在方兴未艾的新能源汽车领域重现,而这也是小鹏汽车本年内的第二起大的合作交易达成。此前,随着内部智驾领军人物吴新宙的离开,外界一度认为,小鹏汽车将失去它引以为傲的技术长板,但随着顾宏地的出现与推动,这位有着深厚投行背景的人以资本合纵连横的方式,为小鹏汽车带来新的增长路径。这或许是它接下来的又一大看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