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4 12:33:24 来源 : 新黄河客户端
(资料图片)
赵丽宏,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童书作家,曾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好书”奖等奖项,并获得首届“全国中小学生最喜爱的当代作家”称号。对于自己大半辈子的文学追求,他自称“是一棵历尽风雨的芦苇”。
世界在变,我还是那棵芦苇记者:从您的散文中获知,青年时期您有过一段在崇明岛插队的生活经历。请问这段经历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时期已经开始文学创作了吗?赵丽宏:我十八九岁时,一个人到故乡崇明岛插队落户,那是我人生的第一课,也是这一生中最迷惘艰困的时刻。在贫穷偏僻的乡村,物资匮乏、生活艰苦、劳动繁重,曾经觉得自己很孤独,生不逢时,没有前途。但是,有一件事情改变了我的心情,使我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那是什么?是书。我带去农村的书很少,但我非常幸运,在那个没有电灯,吃不饱饭的小村庄里,我居然得到很多书。善良的农民知道我喜欢读书,他们把家里所有的书都找来送给我;在一个废弃的乡村学校图书馆,我找到了很多书,其中有不少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有了这些书,我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变化,渐渐告别颓丧,振作起来,因为生活变得有了期盼。白天在田野干活,干得精疲力竭,还忍着饥饿。但是,只要想到收工后,可以回到我那间简陋的草房,点燃一盏油灯,在昏黄跳动的火光中,有一本我喜欢的书静静地等着我,心里就会充满喜悦,觉得所有的苦和累都可以忍受。我的写作生涯也是从那个时代开始的。最初的写作没有任何功利之心,不是为了发表,也没有想过当作家,只是觉得用文字记录自己的遭遇和处境,书写自己的心情,描述每天的感受是一种快乐,可以纾解我的忧郁。当时没有想到,这样的阅读和写作,会一直延续至今,并且成就了我的人生。记者:您曾经不止一次书写和吟咏芦苇,包括早期诗歌《江芦的咏叹》,散文《会思想的芦苇》等,这次又用《江芦的咏叹》作为最新散文集的书名。可否谈谈芦苇在您的写作和生活中所占的位置?赵丽宏:在我的心目中,芦苇这种随处可见的植物代表着美丽自由的生命,它们伴随我度过了艰辛的岁月。写诗歌《江芦的咏叹》时,我还是在崇明岛“插队落户”的知青。那时,每天都看到芦苇,这种在江滩、河畔、沟边到处生长的植物,有着极其旺盛的生命力,没有人播种培育,却蓬蓬勃勃地繁衍成长着。这些坚忍顽强的生命,让我产生很多联想。芦苇的性格,如果以人性类比,是一种高贵的性格,是值得赞美的品格。演员焦晃先生非常喜欢《江芦的咏叹》这首诗,他是第一个当众朗诵这首诗的人,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他经常在各种场合朗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以《江芦的咏叹》作为这本散文集的题目,不是简单地为了纪念我青春时代的经历和遭遇。故乡崇明岛上的芦苇,迎风而长,清秀曼妙,却无比坚韧,风雨雷电,冰雪霜寒,都无法摧毁这些看似弱小的生命。而我当年在乡下所有的悲欢和憧憬,都通过芦苇倾吐了出来。想起这大半辈子对文学的追求,感觉自己就是一棵历尽风雨的芦苇,世界发生的变化很大,而我依然是那棵芦苇。
散文的灵魂是“真”记者:《旷野的微光》《学步》《与象共舞》……您有多篇散文入选过语文教材。请谈谈您对散文这种文体的理解,以及散文写作又带给您什么。赵丽宏:我也写诗歌,也写儿童文学作品,不过写得最多的还是散文。我喜欢散文这种自由不羁的文体,可以随心所欲地抒写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写我看到的风景、听见的天籁,写我观察到的世态万象,写我感受到的人间真情。我认为,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散文是和现实生活、和作者的心性最为贴近的。散文看似容易写,但写好很难。如果没有真诚的态度,没有对生活和人性的独特见识,没有对文字的敏感和追求,哪怕写成千言万语,恐怕难脱庸琐凡俗。我50多年的写作生涯,其实每一行文字,每一篇文章,都在记录描绘时光的屐痕。写作促使我思索,使我激动也使我平静。作为一个写作人,我必须睁大了眼睛观察世界,探索人性,也不断地审视自己。写作使我更深切地认识人生,使我能在喧嚣中保持心灵的宁静。写作也使我保持新鲜的想象力,让我拒绝精神的衰老。生命之树,因文学的相伴而常青。记者:收录在这本《江芦的咏叹》中的许多文章,比如写崇明岛上遇到的守灯人、写父亲的文字令人读来十分动容。创作出打动人的散文,你有什么秘诀吗?赵丽宏:我一直认为,散文的灵魂,是真:真诚,真情,真实。我在散文中写到过很多人物,这些都是真实的人物,是生活中的真实经历。这些文字,记录的是亲情,是友情,是人间的真情。之所以书写这些人物,是因为他们曾经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影响我,他们的言行,已经铭刻在我的记忆中,成为我生命和精神的一部分。比如,关于父亲,我曾经写过好几篇文章。父亲在世时,我曾经写过《热爱生命》《不褪色的迷失》等散文,都是父子之情的温馨回忆。收在这本散文集中的《挥手》,是在父亲去世后写的,这篇也是我写父亲的文章中被传播最广的一篇。文章中写了很多我和父亲交往中令我难忘的细节,我们父子间的三次离别,记忆中父亲一次次对我挥手的景象。文章中没有什么传奇的故事,也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情节,只有一些看似琐碎的细节。然而这些细节,都是父爱的自然流露,是我心中最深刻的记忆。我的怀念故人的散文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其实也很自然,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记忆。触景生情,因真情的诗文而引发联想,让美好的感情在生命中延续,这正是文学的魅力。
写作,可以打开心里的奇妙魔匣记者:从您热爱阅读到走上写作道路,似乎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喜欢文学,喜欢写作,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成为一个人的生命伴侣。”可否展开文学之于您的价值和意义?赵丽宏:我觉得,我适合当一个写作人。因为写作带给我快乐。尽管写作的状态不可能永远如江河汹涌,一泻千里,有时写得艰涩而苦恼,有时写得夜不成寐、食不知味,其中所有的甘苦,对一个写作人来说都是快乐。有些快乐即时可感,有些快乐却需要事后体会。我写作,是因为我心里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倾吐。在人群中,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我讨厌喋喋不休,也常常无法把心里话流畅地表达出来。我以为,内心世界的纷繁缤纷,用嘴巴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来的,还好,还可以用文字来表达,可以写作。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奇妙的魔匣,里面装着形形色色的喜怒哀乐,装着天上地下的荒诞幻想,装着曾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故事。有些人,永远也没有机会打开这只魔匣,而写作人却可以不时打开这魔匣,让里面装着的精灵自由地飞出来,飞向辽阔的世界,飞向陌生的心灵,使心和心的距离由遥远变得亲近。记者:很多青少年学生都在课本或者阅读指导教材中读过您的文章。关于阅读和写作,您能给他们一些好的意见或建议吗?赵丽宏:其实,孩子们读过的我被收录于教材中的文章,未必是我自己最满意的文章。要了解一名作家的创作,只读一两篇文章是不可能的。我少年时代有个习惯,如果读到一篇打动我的好文章,一定会想办法找这个作家写的书来读,这是我和很多好书结识的重要渠道。对于一个写作者,阅读的质量和积累是至关重要的。其实,写作水平的提高,并无诀窍,有两件事,必须要花时间去做。第一,要多读有质量的好书,多读好文章,从中汲取营养,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修养和写作境界。第二,多写,多练笔,养成习惯,经常用文字叙事、议论、抒情,不必追求长篇大论,经常把片段的见闻、感悟记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习惯,写作也是一样,不求一律,要展现个性,不要人云亦云。只要是追寻真理,抒发真情,展示世间的真善美,怎么写都是可以的。
记者:徐敏 漫绘:孙婷婷 摄影:黄中明 编辑:江丹 校对:汤琪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