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企业前沿 电商

我的家乡,潍坊(博物馆篇)

2023-08-20 23:40:52 来源 : 央广网

一件文物,就是一段历史

潍坊的博物馆里


(相关资料图)

藏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密码

也藏着这座城市走向更好明天的文化力量

潍坊市博物馆

唐铁佛造像

残高278.0、宽190.0、厚90.0厘米

潍坊市博物馆所藏唐铁佛造像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铸铁佛像中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一尊造像。唐铁佛造像是潍坊市博物馆 “镇馆之宝”之一。此佛像原供奉于潍县石佛寺,后随时代变迁被埋于地下,上世纪70年代又重见天日。

郑燮峤壁兰图轴

纵161.0、横136.3厘米

《峤壁兰图》是郑板桥存世作品中尺幅最大的,也是潍坊市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之一。《峤壁兰图》,纸本墨色,画幅左上角以较大画幅浓墨绘峻峭山壁,后以焦墨或疏或密绘数丛兰草生于石壁缝隙之间,兰草俯仰有致,婀娜多姿。右下角山根处,绘一组散石,两丛兰花浮映于草石之中。整个画面左高右低,上呼下应。右上角则顺势题跋,使整个画面布局呈三开之势,彼此相得益彰。郑板桥以画传情、以诗言志。《峭壁兰图》是郑板桥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清郑燮撰书“难得糊涂”刻石

高45.5、宽103.0、厚12.5厘米

“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传世名言,《难得糊涂》碑也是潍坊市博物馆的三大“镇馆之宝”之一。碑文为郑板桥用独创“六分半书”体书“难得糊涂”四个大字,下有小字释文:“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后题“乾隆辛未秋九月十有九日,板桥。”右上角钤朱文“橄榄轩”引首章,左下角钤朱文“郑燮之印”章和“七品官耳”章。阐述了一种大智若愚、良智深藏若虚的处世哲学。

第四纪更新世晚期潍坊象头骨化石

第四纪中更新世晚期(距今约10~20万年)

古生物,1979年发现于潍坊市。该标本有着保存近乎完整的头骨、左右门齿、下颌骨、胸椎、腰椎、肋骨、肩胛骨、髋骨、肱骨、股骨、掌骨及脚趾骨等,研究者认为其可能为60多岁的雄性个体。它大约生存在中更新世晚期,研究者因此以“潍坊象”来命名这个新种属。这种象化石,在潍坊地区分布很广,多有零星发现,均不及该象化石完整。

清《棠梓清芬》书画册

此画册是清潍县人陈介锡所辑书画册《桑梓之遗》的副册,由其从兄陈介祺题名《棠梓清芬》,后赠与当时离任潍县县令之职的靳昱,以示留念。其首折、后折为陈介祺手书目录、题跋,内收周亮工、张端亮、郑板桥、王士祯、赵执信、刘以贵、高凤翰、郭廷翕、刘墉、窦光鼐书法,崔璞、张端亮山水,高凤翰花卉等13位乡贤16幅书画作品。其中部分画作钤 “曾为陈介锡藏”、“文石山房所存”朱文印及“潍陈晋卿家藏”、“桑梓之遗”白文印。此画册虽为小幅,但笔墨精妙,堪为上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清康熙六十年高凤翰风荷图轴

纵142.5厘米,横69.2厘米

绢本。设色。画面以写意笔法绘荇草、荷花、芦苇,皆用“没骨”画法,以墨之浓淡干湿来表现荷叶的荣枯翻卷,只有三朵莲花用极浅的墨线勾出轮廓,后敷以淡淡的浅曙红色,来提高墨色的鲜明度和丰富性,于酣畅的墨色中飘荡出清风逸气,具有浓郁的书卷气息。画幅左上为作者自题:“辛丑初夏,南邨居士写意。”下钤朱文印“南邨”、白文印“高凤翰”。左上方为郑板桥题七言诗二首,钤白文印“郑燮之印”。题款用板桥特有的“六分半书”体写就,潇洒轻快,清新爽朗,且与右边挺然而立的芦花遥相呼应,增强了画面的整体美感。此幅作品为郑板桥、高凤翰二人难得一见的书画合作之佳作。

清乾隆十七年郑燮撰书城隍庙碑刻石

清·乾隆十七年

高183.0厘米,宽73.0厘米,厚22.3厘米

石质。该碑为清乾隆十七年(1752)郑板桥倡捐重修城隍庙竣工后所撰书刻碑。碑额为板桥“六分半书”体所书“城隍庙碑”;碑文通体正楷,是郑板桥存世仅见的楷书遗存。因该碑文好、书法好、镌刻好,被世人誉为“三绝”碑。

清光绪粉彩人物瓷瓶

口径12.1厘米,底径11.1厘米,高46厘米

瓷质。撇口,直颈,溜肩,腹渐敛,圈足。通体施釉,腹壁以五彩绘主题图案《水浒传》一百单八将。该器胎体轻薄、胎质细腻。人物绘画笔触生动,细致入微。画面先用墨彩勾勒,再填以红、绿、紫、赭、墨等色彩,颇显典雅。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红褐陶鬶

距今约6100~4600年

通宽20.7厘米,高21.0厘米

夹细砂红褐陶。鸟喙形短流,侧视呈三角形,口微侈,喇叭形细短颈,扁圆形腹肥大,低裆,矮肥足,桥形长鋬;颈下部流前饰一大乳丁纹,鋬上饰一弦纹,下端两侧饰数道较深压印纹,腹部与把手下端连接处饰一周附加堆纹。该器物起身低矮,似一只伏于地上正仰望高空的肥硕大鸟,造型独特优美。

清道光十四年谭汝霖自怡园图长卷

清·道光甲午

纵40.5厘米,横410.5厘米

绢本。工笔设色。该图卷取自潍县园林“自怡园”实景,以工笔界画青绿山水的技法精绘而成。用笔勾勒细腻规整,设色青绿鲜明浓重。全图以精致的笔法、鲜浓的色彩、开阔的场景、充实的内容,形神毕备的呈现了自怡园的全部风貌。卷尾为谭汝霖题款,下钤 “谭汝霖印”白文印。此幅长卷为研究清代潍县园林提供史料借鉴。

潍坊青州市博物馆

龙兴寺石刻佛教造像

出土的部分造像带有纪年,从北魏的永安二年(529)到北宋的天圣四年(1026)

1996年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的400余尊佛教造像,是青州博物馆最为珍贵的藏品。龙兴寺石刻佛教造像群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数量之大、雕工之精、贴金彩绘保存之好为中国文物考古所罕见。在龙兴寺佛教造像展厅,一尊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默然伫立,目光穿越千年,微笑凝望访客。

东汉“宜子孙”玉璧

通高20.8厘米,直径15.5厘米

国家一级文物

1982年潍坊青州市谭坊镇马家冢子东汉墓出土,白玉质,间有墨色,玉质温润,玉材罕见。圆形,出廓。璧肉内区饰158个乳丁,外区饰蟠螭纹。出廓上方镂雕双龙纽,纽中央透雕篆书“宜子孙”三字,乃“子子孙孙宜室宜家”的吉祥用语。龙体刚健,昂首挺胸,张口露齿呈腾空飞奔状,龙首面面相视。二龙造型均有中国风格,气派的S形构图技巧,线条流畅,生动活泼,姿态优美。该块玉璧以体形大、雕技精湛为世人所珍,为汉代玉璧的上乘之作,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赵秉忠状元卷

通高47.6厘米,每折宽14.1厘米,天头8.6厘米,地脚3.3厘米,行文高35.7厘米

全国现存唯一明朝状元卷

作为潍坊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明万历二十六年赵秉忠殿试卷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它填补了我国宫廷档案空白,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和明史的重要文献。“状元卷”共包含23折册页,分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作者及其上三代的简历,为仿宋体书写。首折上方有礼部四字方印;后一部分是正文,全文共2460个字,用馆阁体小楷写成,字迹工整,无一笔误。在卷首有朱书“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为明万历皇帝亲笔御批。

潍坊诸城市博物馆

鹰首提梁壶

壶高56厘米,重10公斤

国家一级珍贵文物

诸城市博物馆珍藏的战国鹰首壶,1971年出土于诸城臧家庄战国墓。它的顶部被别出心裁地制作成一只双目高突,昂视长空的鹰首,所以定名为鹰首壶。因为在壶盖的上方有一个可用手提携的横梁,故又称提梁壶。鹰首壶在战国中晚期的青铜器中,鹤立鸡群,出类拔萃,被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这件鹰首壶曾到日本、英国、奥地利等多个国家展出,七十年代,鹰首壶的照片还被邮政部门制作成明信片。

潍坊诸城恐龙博物馆

白垩纪巨大诸城龙

巨大诸城龙发现于诸城市西南约12.5千米的龙都街道库沟村北岭的一条深约20米的晚白垩世冲沟中。1989年开始对其发掘,同时对出土标本进行修复,1992年装架起其骨架,当时陈列于诸城政府礼堂,1997年建成恐龙博物馆后迁入其中。

潍坊寿光市博物馆

龙山文化黑陶罍

高31.4厘米,口径11厘米

1977年11月9日出土于潍坊寿光市孙家集街道火山埠遗址,盛器。卷沿、口微侈,高颈、折肩、最大腹径偏于下部,小平底。泥质黑陶。此罍器型规整,造型古朴、优美,陶质细腻,质地坚硬。器壁厚薄均匀,器表通体光滑。虽埋于地下4000余年,但至今仍黝黑有光泽。在全省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这种罍,在制作工艺、造型、陶质、优美程度等诸方面均不及此器,因此,被称为东方文化艺术之珍品,龙山文化陶器中之罕见。2015年入选百大“齐鲁瑰宝”。

潍坊高密市博物馆

孙仲隐墓志

高88厘米,宽34厘米,厚10厘米

孙仲隐墓志为1982年秋发现,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存于潍坊高密市博物馆。东汉隶书刻石《孙仲隐墓志》,成于东汉熹平四年(175年)。材质为青石,文隶书6行,前5行每行9字,末行6字,共计51字,文为:“青州从事北海高密孙仲隐故主簿督邮五官掾功曹守长年卅以熹平三年七月十二日被病卒其四年二月廿一日戊午葬于此”。此刻石是1982年秋,在高密市井沟镇住王庄村东一场院屋墙上发现的,同时还发现汉画像石38块。此刻石是国内发现最早的墓志之一,对研究汉代葬制、汉字变化及书法渊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潍坊昌邑市博物馆

邓共盉

器足至口沿通高24.1厘米,口径13.3厘米,裆高6.9厘米,最大腹径19.5厘米,重3.3千克

1992年3月发现于潍坊昌邑县塔尔堡镇上河头村。青铜质。三足,裆及底腹部附有浓重的灰垢,是由于长期调酒、温酒烧熏所致。束颈,圆沿外卷,颈部饰夔凤纹三组,每组两两相对,四周有凸弦纹作框栏。鼓腹,最大腹径居中,裆微内收,腹部饰三组高浮雕饕餮纹,浑厚典雅、富丽古朴。三柱足作大象垂鼻触地状,极为形象生动。扳作牛首状,双角歧出,两耳翼分,两目瞠圆。牛首上侧正中近口沿处有桥形钮,为挂连器身与器盖间铜链之用。筒状流斜出于上腹部,通长9.3厘米。铭文“登(“邓”之初写)公尊彝” 四字铸在扳下器壁上,形体挺秀,字口整饬。时代为商代晚期,是目前存世最早的邓国青铜器。

潍坊临朐县博物馆

临朐西周青铜礼器一组

鄩仲盘

鄩仲盘铭文

这批铜器的铭文涉及齐、鄩、曾诸国之史实,特别是曾、鄩铜器在临朐出土,这为研究曾国之历史文化、古之斟鄩的延续及与齐国之间的关系等,增添了新的史料。

潍坊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上曾太子鼎

通高26.9厘米,口径30.7厘米

国家一级文物

潍坊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西周晚期上曾太子鼎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上曾太子鼎于1981年4月发现于临朐县嵩山公社(今属五井镇)泉头村乙墓,该鼎平折沿,附耳,耳两翼各有一铜柱连接口沿,半球形腹,平缓底,蹄形三足,其一足残,耳内外分别饰窃曲纹、重环纹,腹饰窃曲纹、凸弦纹。器壁内侧铸有铭文五行三十八字,“上曾大(太)子般殷,乃择吉金,自作彝。心圣若虑,哀哀利锥。用孝用享,既龢无测,父母嘉寺,多用旨食”。

潍坊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

关向应的皮包

1926年,关向应被调青岛时,送给张同俊的皮包,张同俊1975年病逝时立有遗嘱,将皮包捐赠给母校广文中学,皮包有污渍并有霉斑,皮革老化,随一份介绍皮包历史的文字资料,今保存在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内。

标签: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浙江几个市 2023-08-20 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