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4 06:11:07 来源 : 贝壳财经
数字医疗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已经日趋广泛,正在快速改变传统医疗模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疗行为的模式将发生颠覆性的改变,而这一过程将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快,可能在未来的5-20年就会完成。”7月29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数字医疗专业委员会2023中国数字医疗大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副院长唐洲平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表示。
据了解,临床治疗中,手术机器人、AI影像等数字医疗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多位采访对象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在医疗改革、投资环境趋于谨慎的大背景下,数字医疗产品展现出“花小钱办大事”的能力,数字医疗领域存在发展机遇和投资机会。
手术机器人、AI影像“攻城略地”数字医疗手段深入融入日常诊疗
手术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自2017年至2021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由44.45亿美元增长至109.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5.2%。2022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进一步提升,达140.58亿美元。
据唐洲平介绍,我国临床治疗中,手术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许多医院已经引进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应用于甲状腺、肾脏、胆囊等腔镜手术内,在临床治疗中,手术机器人展现出损伤小、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短、手术效果好等优势,应用前景巨大。”
“通过对随访机器人的应用我们发现,机器人随访的效率较护士、医生进行的随访效率更高、准确度也更高。”唐洲平表示,随访机器人帮助医院节省了人力,在应用中展现出优势。
据了解,包括CT、MR、PET等多种医学影像模态,AI影像的应用也在迅速铺开。
数字医疗展现出的应用优势,使国内厂商看到了机会,相关产品的国产替代进程在加快。以手术机器人为例,唐洲平介绍,“当前医院应用的手术机器人主要以国外的产品为主,我们引入一台达芬奇机器人的成本在2000万元-3000万元,目前国内的联影医疗、华科精准、柏惠维康等公司都在研究相关的手术机器人产品,国内产品能够将成本控制在50万-100万元。”随着成本的降低,数字医疗的覆盖范围将加速扩大。
除了影响当下的医疗模式,在唐洲平看来,医生未来的角色也会随着数字医疗技术更加深入的应用发生改变,“未来手术机器人领域将面临爆发式增长,可以预测的10-20年中,手术过程是医生决策,机器人执行决策过程,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常规的手术很有可能都由机器人进行,医生更多将时间放在科研上,以研究疑难杂症为主。”
百花齐放下产品质量仍需市场检验行业急需建立标准、规范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远毅资本联合发布的《2022数字医疗创新发展报告》指出,我国数字医疗经历了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两阶段,当前处于数字医疗创新阶段。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数字医疗专委会秘书长李庆虹表示,“数字医疗创新阶段是百花齐放的过程,产品繁多,但产品质量还需要患者和市场的检验。行业发展早期,急需建立标准和规范、明确导向和发展路径,这也需要专业平台的推动,由此我们成立了数字医疗专业委员会。
在李庆虹看来,数字医疗属于严肃医疗领域。以临床为核心,才能做好数字医疗产品。一些健康管理、消费医疗或增值服务并不能简单扣上数字医疗的帽子。这也需要临床医生对产品开发的方向做引导,深度参与创新,帮助产出真正服务于临床医疗的数字医疗产品。在价值导向下,优质产品一定会经市场筛选脱颖而出。
医保谈判、集中采购、DRG/DIP支付端改革、医疗反腐等政策的出台,加速了我国医疗行业变革和转型。
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为数字医疗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远毅资本创始人杨瑞荣认为,在医疗政策改革和宏观形势变化之下,医疗健康领域发生了一定的价值链重构、临床积极拥抱数字医疗,能低成本解决高价值问题的数字医疗迎来机会,“随着数字医疗技术的发展,垂直疾病领域的全病程管理成为可能。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型技术为原本医疗领域难以解决、成本昂贵的问题,提供了成本更低、更优质的解决方案。原本的医疗支付体系完全依赖于以社保为主的医疗支付体系,创新支付正在以数字化技术为底层,通过大数据分析研究为保险支付体系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当下,国内生物医药投融资环境仍较为理性,杨瑞荣表示,在当下的投资环境中,创业者、投资机构可选择的空间都被压缩,投资机构对创业者的判断标准就会更高,“我们对创始人会综合考虑团队管理,企业运营的能力和成本控制,也会要求其有清晰的商业化思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