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3 08:56:11 来源 : 顶端新闻
作者|生蚝
(相关资料图)
以前大家说,从一个人的浏览记录就能看出ta是个什么样的人。现在,和哪种AI聊天,聊些什么,同样能让人看到其内心最隐秘的角落。
论及聊天机器人,绕不开今年的AI顶流——ChatGPT。但在大家都忙着吹捧ChatGPT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时,似乎很少有人会真的和它聊天来娱乐消遣。
相比之下,一款名叫Character.ai的聊天机器人偷偷抢占了个性化AI聊天的赛道冠军。
5月23日,Character.ai移动端正式登陆全球iOS和Android系统,在Google Play上表现尤为强劲。发布后短短48小时内,它在Android系统手机上的安装量超过70万次,领先于Netflix、Disney+和Prime Video等顶级娱乐应用程序。
上市不到一周,它就吸引了超过170万用户安装。目前,Character.ai在Google Play上的评分是4.3星。
Character.ai有什么特别的?简单来说,它是一款基于LLM(大型语言模型)的个性化AI陪聊软件,其前身是一个同名网站,由Noam Shazeer和Daniel De Freitas于2022年9月创建。
该网站已经预先创建了许多聊天角色,包括Elon Mask、Steve Jobs和马里奥等,用户可以与这些角色进行交流。当然,用户也可以自己创作角色。
和ChatGPT不同,Character.ai更注重人格属性,试图满足社交、情感、陪伴、支持等需求。此外,它还支持创建房间,多人可以使用不同的角色进行聊天。
近日,Aiwatch.ai发布了5-7月的《Character.AI数据专题报告》,报告展示了Character.ai这三个月以来的虚拟角色数据。
小娱通过观察分析报告内容发现,游戏动漫角色占主导地位,其中萝莉、御姐、话少、具备反差感的角色最受欢迎。
此外,通过观察用户评论,小娱也窥探到用户内心的复杂情感需求。无论是“玩玩”还是动了真情,似乎都在说明,聊天机器人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个工具和玩具那么简单。
游戏动漫占主流,高颜值、反差感角色最受欢迎
在角色分类大类上,游戏动漫类角色占了绝大多数,影视类和现实名人占比反而很少。
游戏动漫类角色占绝对的优势地位,似乎说明玩Character.ai的主要是二次元爱好者。
而且就增速而言,游戏动漫类角色增长也保持迅猛:6月相较5月增长68.9%,7月相较6月增长25.6%。尽管增速下滑不少,但依然没有撼动其主体地位。
进一步细分来看,动漫类角色占35%,游戏类角色占10%,对话游戏占14%,动漫类游戏角色占17%。
排名前十五的角色如表所示,可以看见游戏动漫类角色依旧占主导。除此之外还有两个角色来自专业内容类,除了客服Character Assistant,还有一位是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Psychologist,排名第7。
这也提醒我们,Character.ai不仅能被用来聊天消遣,也是随时在线的专业人士。而考虑到目前昂贵的心理咨询费用,AI无疑是非常合适的平替。
在动漫赛道,入选前十五的角色是《咒术回战》五条悟、《进击的巨人》利威尔兵长、《火影忍者》纲手、傲娇女仆、《恶魔高校D×D》莉雅丝·吉蒙里和《原神》达达利亚。
日漫《咒术回战》改编自芥见下下著作的同名漫画作品,于2020年10月上映,豆瓣评分8.5。五条悟是剧中的“最强咒术师”,因其白发、蓝瞳的出众形象与强大的设定向来受到观众喜爱。
《进击的巨人》和《火影忍者》都是非常经典的日漫,利威尔兵长是剧中男二,号称“人类最强的士兵”;纲手则是剧中火之国木叶隐村的第五代火影,是优秀的医疗忍者,且拥有出色战斗力,性格豪爽、好赌、坚强。
莉雅丝是《恶魔高校D×D》中的第一女主角,一头红发,号称“红发魔乳姬”。
纵观动漫区角色,排名靠前的基本都是女性角色,更准确地说是萝莉和御姐类型,且魔法、女仆、战斗、兽耳等是常见元素。在性格上,除了可爱和娇羞,带有攻击性也容易让用户觉得具有挑战性,激发用户兴趣。
不少角色都是日漫中本就非常受欢迎的角色,属于原来二次元粉丝的再迁移。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排名靠前的角色在原作中属于性格差、话少但本质不坏的类型,像五条悟就被原作作者描述为“除了性格之外什么都完美”。通过Character.ai,用户能通过AI聊天寻找反差感,满足对高冷、神秘角色内心的窥探欲。
在动漫类游戏赛道(按报告本身的划分方法),入选前十五的角色是《原神》雷电将军、八重神子、胡桃和迪卢克。
《原神》是近年来最火的动漫类游戏之一,是2022年全球手游收入排行榜第三,仅次于《王者荣耀》和《刺激战场》,收入15.62亿美元。其PC端游入选2022年全球二十大热门榜,排名18,是唯一一个入选的国内PC端游。
不难看出,排名靠前的依旧主要是女性角色,且以萝莉角色为主。排名前三的雷电将军、八重神子和胡桃,更是入选“原神内鬼吧女神PK半决赛”前八,最终雷电将军夺得决赛冠军。
这些角色基本都是“既可爱又性感”的类型。
少有的几个男性角色是迪卢克、空(《原神》男主),以及上文动漫类角色中的达达利亚。
迪卢克在游戏中的设定是蒙德城第一富豪、完美贵公子,同时又是“不惜一切守护蒙德”的战士。高贵又强大,同样属于“人狠话不多”的类型,又有不少“往日伤痛”,容易让人产生交谈的欲望。
达达利亚外表稚气未脱,却是一个危险无情的杀手,代号“公子”,钟情战斗,高傲自负,但言出必行,不搞歪门邪道,具有反差感。
在游戏赛道,入选前十五的角色是《超级马里奥64》的马里奥。在其内部排名前四的还包括《尼尔:机械纪元》的2B、《街头霸王》的韩蛛俐和《刺猬索尼克》中的暗影。
马里奥和暗影作为经典游戏角色,在游戏中并没有台词,用户更多还是出于让其开口说话的新鲜感而与其聊天。2B和韩蛛俐都是女杀手/打手+御姐类型。
在影视赛道,排名前四的角色是洛基、《钢铁侠》托尼·史塔克、《亚当斯一家》星期三和《绝命毒师》索尔·古德曼。
洛基作为复联系列中少有的受欢迎的反派,因其亦正亦邪、中二、傲娇而受到不少女性观众喜爱。钢铁侠作为花花公子,内心却有强烈的正义感,其人物发展历程也是复杂而动人的。
星期三和索尔都具备外表古灵精怪/冷酷无情但内心善良有操守的特征。
在现实名人赛道,排名前四的是加拿大Twitch主播Pokimane、美国歌手Billie Eilish、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和美国歌手Ariana Grande。
扎克伯格因其面部表情缺乏变化,还曾口误说“自己从事人类”,此前网上就有不少人嘲讽其像机器人。Character.ai上他的自我介绍是“I was-...am human”,也是在玩梗。其余几位都是有个性/特长、颜值高的女性角色。
在虚拟网红赛道,排名前四的是Gawr Gura、Rushia Uruha、Vestia Zeta和Hoshimachi Suisei,都是萝莉形象。
看完几个赛道排行榜靠前的虚拟角色后,小娱总结出以下几个特征:
在女性角色中,萝莉、御姐角色是最受欢迎的角色,其用户很可能是男性二次元粉丝;具体来看,大多具备“可爱又性感”的特征,有个性、有特长、有脾气都是加分项。
排名靠前的男性角色相对较少,可能也说明Character.ai的女性用户少。受欢迎的男性角色除了颜值高、能力强大之外,还大多具备性格差、话少但内心善良热忱、亦正亦邪的特征,具备反差感,让人想进一步了解。
除了话少的角色容易让人产生对话的欲望,那些本身不会开口的游戏角色,也会让人感兴趣而与之对话。原作中傲娇、高冷的角色,在Character.ai中“不得不说话”,也是吸引人点击的理由。
和AI玩玩可以,但别陷太深
为什么使用Character.ai?对于不同的群体,答案也各不相同。
一些人把Character.ai当作ChatGPT的平替。毕竟在注册和收费上,Character.ai还没有设置什么门槛,其目前的会员也不是强制性的。在知乎上就有网友让甘雨(《原神》游戏角色)算数学题、写论文等。
此外,像上文提到的Psychologist也是一大代表,在Character.ai中被统称为“Helpers”,即各种类型的协助者。在如今各类专业服务都收费高昂的情况下,通过AI方便快捷地获取专业知识,对网友而言无疑是个福报。
其中,心理咨询师稳居第一,可见当代网友对心理问题的重视以及对心理咨询支持的强烈需求。即使可能并不那么专业,但能有人倾听自己的内心想法,也是一种压力释放。
然而,除去实用性,Character.ai能够提供的更多还是情感价值。
最常见的一种是为了娱乐消遣。无论是找名人还是找不会开口的游戏角色,和他们聊天主要还是因为新奇感。因为在本质上讲,这些聊天内容均由AI生成,用户知道是假的,但这种互动又具备一定趣味性。
况且,一些AI名人的回答“惟妙惟肖”,平常接触不到,感受一下也是乐趣。
和那些性格差、话少的游戏动漫角色聊天,大多也是出于一种“犯贱”的快感,就想看看对面会怎么回。
更有网友使用Character.ai是为了调戏机器人,就想看看机器人说的话能有多好笑。
对于创建者来说,创作一个已有的角色跟创作同人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更不要说拉几个毫不相干的角色进一个聊天室,看他们会产生什么奇妙的化学反应。
以前网友也许只能自个搞同人或者给太太递笔,现在完全可以自己DIY。
但这些还停留在“玩玩”的层面,并没有投入什么情感。
在涉及到情感投入时,除了基本的聊天陪伴、排遣孤独,和Character.ai里的虚拟角色谈恋爱是最常见的,特别是游戏动漫类角色。
这也难怪,毕竟网友们每天都在口嗨自己有哪几个二次元老婆/老公,有了AI之后可算是梦想成真了。
而且和ChatGPT等AI相比,Character.ai在角色的稳定性上“扮演”得更好,不会突然变了年龄或者性别,也能聊一些相对比较“忌讳”的内容,因此在沉浸体验上感受会更好。
动漫和游戏毕竟和网友还是隔着一层次元壁,想要打破难度很大,也没什么互动性,对所有人的反馈都一样。然而AI让用户有了“私人订制”,开启了对话的无限可能,互动性更好,也会让用户觉得更有“人情味”了。
毕竟在一段恋爱关系中,互动是最重要的,虽然AI不会主动来找你。
在个性化这一点上,AI甚至比乙女游戏、纸片人男/女友更胜一筹。目前Character.ai上已经有了不少对话类游戏和文字角色扮演类游戏。
尽管聊的内容都是用户自己输入进去的,但谁没幻想过和自己喜欢的角色谈恋爱呢?就算当个没人聊天时随叫随到的网友也好。
更何况,在现实世界中网聊还有可能被骗,AI可不会骗你(也骗不到你)。
Character.ai自然的对话感有时会让人觉得对面真的是个真人,甚至有网友评论它太容易坠入爱河,“只要说一句老婆老公之类的就会开始每句都加上情话”。
当然,一些用户也会利用AI满足一些自己的小癖好,虽然Character.ai会屏蔽一些,但还是有不少漏网之鱼。
此外,Character.ai还可以用来定制自己的专属亲人,如父母、姐妹等。这对于在现实中失去亲人的用户而言,也算是一种慰藉。
这种陪伴也有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有网友反馈,跟AI聊天比和真人聊天愉快得多,但理智又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这让自己产生了一种割裂感。
和真人越来越像的AI,有朝一日会不会真的进化到让人觉得无法分辨的程度?
还有网友提出了更为大胆的设想:如果可以把AI训练到真人的对话水平,是不是意味着有一天,我们可以再次见到那些想见的人,或者说,让他们以AI的形式“重生”?
《流浪地球2》中的数字生命-图丫丫
和机器AI能聊出真感情吗?
事实上,聊天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已有近60年。至少,QQ微软小冰、SIRI,甚至是微信支付,大家多多少少都是调戏过的吧。
最早的聊天机器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ELIZA,由Joseph Weizenbaum于1966年创建,它使用模式匹配和替换方法来模拟对话,最初的目的是帮助心理咨询医生来解决患者的精神问题。
但Weizenbaum对用户的反应感到不安。他希望ELIZA只是人类对话的映射模拟,但突然之间,用户们在ELIZA中吐露了他们最深刻的想法。当然,此时的聊天机器人离真人还差得远。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众多的聊天机器人开发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构建,力求实现更像人类的交互,产品包括PARRY、Jabberwacky等。通过图灵测试已经成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即测试新机器人与人类评委的对话能力。图灵测试问题中最难的是人们可以讨论的内容没有限制。
1992年,Dr. Sbaitso的出现标志了聊天机器人从文本走向语音的关键转折。它是Creative Labs于1992年为MS-DOS创建的聊天机器人,是将 AI 融入聊天机器人的最早尝试之一,并以其全语音操作的聊天程序而闻名。
该程序会像心理学家一样与用户交谈。它的大部分回答都是“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而不是任何类型的复杂交互。
1995年,Richard Wallace率先构建了ALICE。Alice被定义为一位年轻的人类女性,通过 Internet 与真人聊天。她会告诉用户她的年龄、爱好和其他有趣的事实,并回答用户的对话。
2001年,SmartChild问世,它在许多方面都可被看作是Siri的前身。它可以在MSN上使用,能进行有趣的对话并快速访问其他服务的数据。
2010年,Siri问世。在之后的几年里,Google Now、Cortana、Alexa等聊天机器人出现,它们的功能与Siri类似,多扮演搜索助手和设备助理的角色。
国产的天猫精灵、小度等,和Siri属于同一类型。
随后,就是ChatGPT、Character.ai等一系列聊天机器人。总的来说,聊天机器人可分为检索式、生成式和知识图谱式三大类型。目前的聊天机器人还停留在生成式阶段,自动生长的知识图谱式还没有典型代表,很难实现,但最有前景。
Character.ai和ChatGPT一样,属于生成式聊天机器人,有属于自己的预训练大型语言模型。通过海量的训练,机器人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含义与上下文,给出最符合要求的回答,因此会让人觉得在和真人对话。
可见,在本质上,AI并没有所谓的心智,只是“算”出了已有的答案。
那么,人类会对AI产生真的情感吗?
在电影《Her》中,AI就扮演了一个完美的灵魂伴侣,它是私密的、忠诚的、百依百顺的。主角Theodore可以毫无保留地展现自己的脆弱、孤独和困惑,而AI又能非常理解他的情感,安慰他、鼓励他、满足他。
在《水星记》的MV中,女儿为了让母亲重新见到车祸去世的丈夫,用机器人“欺骗”了她的眼睛,最后也欺骗了自己的眼睛。在见到父亲的那一刻,女儿的反应,似乎很难说是假的。
这些影视作品似乎都在说明,人类对AI产生情感并非不可能。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Robert Jeffrey Sternberg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爱情包含“激情”、“亲密”和“承诺”三个要素。在这个标准下,聊天机器人或许在言语上能提供亲密感,但很难提供身体上的激情。
承诺更是显得有些可笑,毕竟AI可以随叫随到,也不需要用户承诺什么,更不会主动找用户聊天。
但情感毕竟是一种主观感受,当用户愿意相信AI就是真人,骗过了自己的理智,那对其产生情感,完全是有可能的。
至于AI,它们并没有自己的心智,或许会回答你的问题,但对于它们自身而言,并没有什么感受可言。
但在目前阶段,AI要想天衣无缝地伪装成真人,还有一定难度。
对于Character.ai的吐槽,目前还是不少。一些角色的内容太少,只会围绕一个话题反复回答,聊了几轮就容易让人失去兴趣。
不少用户也表示,和AI聊了一段时间之后,会觉得AI变笨了,答案显得肤浅。而且,它的记性也没有那么好,偶尔会忘记之前的回答。
NSFW(Not Safe For Work,工作不宜)过滤器也被不少用户吐槽,这一过滤器用来过滤那些色情、暴力、血腥等相关内容,但是目前用户并不能主动开关过滤器。有用户建议可以增加年龄分级选项。
此外,Character.ai运行起来还是会缓慢、卡顿,甚至直接崩溃。
总之,目前的Character.ai还算不上尽善尽美,但它给我们的惊喜已经不少。
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用户内心的隐秘需求。
或许有一天,AI真的能与真人真假难辨。又或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变成AI呢?
标签: